图说至尊大瓷盘与天圆地方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到阴阳相生。他们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今天要说的天圆地方,就是阴阳学说的其中一个体现,他融入于华夏文明传人的思维哲学中,并发扬光大,无处不在。
天圆地方是阴阳学说的一种体现。阴阳学说乃其核心和精髓。阴阳学说,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是古代先哲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天圆地方”是这种学说的一种具体体现。
“天圆地方”是古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古代汉族人民在认识宇宙的过程中主要方法和现代科学的实证实验方法完全不同,“内证”是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法,而这种方法是按照人体生命一定的能量循环模式不断加强人体自身的能量,从而达到超越普通大众的感知能力。我们知道普通人的五官感知能力是有限的,这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局限。而古代科学家通过“内证”修习,可以提高自身能量,最终观察到更细微的宇宙真相和其中的能量运行规律:阴阳五行。
这里顺便讲一下,儒家其实也是按照《易经 》的阴阳思想体系提出的治国安邦,三纲五常的社会人伦系统,这个大家可以参考《春秋繁露》,这是公认的被称为儒家系统提出治国方略的典籍,其中充满了道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的思想。
那么以上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大瓷盘有什么关系呢?
古人把天地未分、浑沌初起之状称为太极,太极生两仪,就划出了阴阳,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众多星体组成的茫茫宇宙称为“天”,把立足其间赖以生存的田土称为“地”,由于日月等天体都是在周而复始、永无休止地运动,好似一个闭合的圆周无始无终;而大地却静悄悄地在那里承载着我们,恰如一个方形的物体静止稳定,于是“天圆地方”的概念便由此产生。
纵观自然界,凡是圆形的物体,都具有好动和不稳定的特点,就象圆圆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动为阳、静为阴,故而“天圆”就成了阳的象征,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如日、昼、刚、健、男、君、夫、大、多、上、进、动、正等;“地方”就成了阴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如月、夜、柔、顺、女、臣、妻、小、少、下、退、静、负等。
那么说到此处就能很好的理解瓷器了,瓷器为圆,桌台为方——这是瓷器摆设的常见形式。瓷器摆在一个四方六面方方正正的房间本身亦是体现了天圆地方概念。
中国传统的建筑,更是讲究天圆地方。明清时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坛和地坛就是遵循天圆地方原则修建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天圆地方并不是单指形状,早在《易经》中就有类似的观念,《坤》有直、方、正之说,可见这里方指一种品质,一种平坦,正直的品质。在《黄帝内经》中也有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
在一个室内装饰墙的选择上,瓷盘是一个不错的选项。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失活波的韵味。